
范仲淹行书《二札帖》跨时代魅力:字体家AI神笔造字来实现
《二札帖》,宋,范仲淹书,边事帖,粉花笺本,纵30.5厘米,横42厘米,行书,13行93字。远行帖,纸本,纵31.1厘米,横39厘米,行书,11行90字。二札即边事、远行二帖,为两通书札。 边事帖又称乡曲帖,释文:仲淹再拜,知府刑部仁兄:伏惟起居萬福。施鄉曲之惠,占江山之勝,優哉樂乎。此間邊事,夙夜
《二札帖》,宋,范仲淹书,边事帖,粉花笺本,纵30.5厘米,横42厘米,行书,13行93字。远行帖,纸本,纵31.1厘米,横39厘米,行书,11行90字。二札即边事、远行二帖,为两通书札。 边事帖又称乡曲帖,释文:仲淹再拜,知府刑部仁兄:伏惟起居萬福。施鄉曲之惠,占江山之勝,優哉樂乎。此間邊事,夙夜
《兰亭诗》卷,传唐柳公权书,绢本,行书,纵26.5厘米,横365.3厘米。 此书传为柳公权所书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353年)三月三日,王羲之与谢安、孙绰等人在会稽(今浙江绍兴)兰亭修禊时与会者所赋的37首诗及诗序。 先从网上找到《兰亭诗》卷的图片 本卷笔法僵硬粗糙,且多枯锋,但较自然率易。卷后宋代黄
《湖州帖》卷,唐,传颜真卿书,纸本,行书,纵27.6厘米,横50.2厘米。 释文:江外唯湖州最卑下,今年诸州水并凑此州入太湖,田苗非常没溺。赖刘尚书□抚,以此人心差安,不然,仅不可安耳。真卿白。 今天用颜真卿行书《湖州帖》卷来生成AI字体 此帖为传颜真卿所书的一通信札,讲述湖州地区发生水灾,百姓得
《采莲图》卷由明代唐寅(字伯虎)绘。画卷描绘夏日清晨,朝雾未散的莲池与穿梭其间的扁舟仕女。全画墨色恬淡,景物造型简约精到,如莲叶的盛衰枯荣、柳枝的轻盈柔美。其后附文彭草书 〈采莲曲〉、项元汴画小景。此卷绘制于明正德十五年(作者时年五十一)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 今天用画卷上的书法字来生成AI字体,
《法华经玄赞》卷,唐,纸本,草书,纵28.4厘米,横373.2厘米。此卷界乌丝栏,首尾皆缺,书者不明。书写内容为《法华经玄赞》,这是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窥基(632682年)撰述的一部阐说《妙法莲华经》教义的专著。 用此卷来生成AI字体,先从网上找到作品的图片 唐人写经多为楷书,草书者极为罕见。此卷
《张好好诗》卷是唐代诗人、书法家杜牧的仅存墨迹,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。张好好是一名歌妓,容颜娇美,才华出众。杜牧的这首五言长诗,就是为她而作。诗中描写了作为少年歌妓的张好好始得高官沈传师宠遇,终因沈的去世而流落市井的不幸身世,寄托了对她的无限同情,是杜牧诗作名篇。诗载杜牧《樊川集》中,墨迹
《伯远帖》是晋王珣(350401年)写的一封信。原文:珣頓首頓首,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。自以羸患, 志在優遊。始獲此出意不剋申。分別如昨永爲疇古。遠隔嶺嶠,不相瞻臨。 王珣本人有书名,此帖风神俊朗,潇洒流利,在王氏家族书风的基础上自具面目,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。今天用王珣的《伯远帖》来生成A
《论画册》由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书。此册共二十帧(行书,一百六十二行,每行八字),其内容为作者品画、论画,评画家文章十一则。其笔法精熟,运笔流畅,线条粗细变化丰富。此册作于明万历四十四年(作者时年六十二岁)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 文中竭力推崇米芾父子和元四家,又论书画生熟,以及其著名的 山水画分南
王献之(344-386)东晋书法家。字子敬。《东山松帖》是王献之写的一通信札,为断札,有四字磨灭。埭(音带)即堵水的堤。东山松更送八百应是一句,其意是需再植松八百棵作护堤、美化之用。此帖下笔婆娑,百态横生,萧散秀逸。 《东山松帖》表现出从意适变、洒脱不羁的美,不拘荣枯浓淡、正侧藏露,将生命的原色呈现
《中郎帖》是传为东晋人谢安书写的一封报丧书信,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,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无比哀恸之情。 《中郎帖》又称《八月五日帖》。此帖有德寿玺印,为南宋高宗之印(高宗赵构做太上皇时曾退居德寿殿),另据此帖纸、墨等判断,可确认它为南宋绍兴御书院中人所临摹的古帖,虽然不是谢安的真迹,依然宝贵。